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有话要说
确认  取消
请选择投诉原因
  • 点赞()
  • 评论(0)
  • 分享

PMI提供的三个事实和三个猜想

债券   招商证券 ·  2023-03-02 13:29:33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事实一,制造业PMI录得十年新高,显示经济仍处于疫后高速复苏阶段;事实二,今年以来的复苏结构总体均衡,生产稍强于需求,制造业阶段性被动补库存;事实三,产成品价格涨幅高于原材料价格,利润结构继续向下游倾斜。
猜想一,经济仍然处于一轮复苏的初始阶段,潜力还将继续释放;猜想二,复苏斜率最高的阶段临近尾声,政策取向的影响力上升;猜想三,政策将继续处于观察期,下一个窗口可能不在两会,而在两会之后到政治局会议之间。
考虑到PMI显示开年以来的经济复苏状态不错,宏观政策可能继续处于观察期,目前以用好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部署的现有政策为主。两会之后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上任、机构改革方案出炉,4月底政治局会议讨论开年经济工作、1季度经济数据揭晓,这一时间段将是观察后续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期。

正文


一、PMI提供的三个事实
事实一,制造业PMI录得十年新高,显示经济仍处于疫后高速复苏阶段。
三大行业PMI均延续了回升势头。制造业PMI录得52.6,环比1月回升2.5;MA12录得49.34,较1月上升0.2;服务业PMI录得55.6,环比1月回升1.6;MA12录得48.57,较1月上升0.43;建筑业PMI录得60.2,环比1月回升3.6;MA12录得56.68,较1月上升0.22。
PMI的回升斜率高、水平更高。对比历次疫后复苏第2个月的PMI表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年4月和22年6月。20年4月,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PMI从52.0/51.8/55.1回升至50.8/52.1/59.7;22年6月,则是从49.6/47.1/52.2回升至50.2/54.3/56.6。可见今年2月的PMI回升幅度高于20年4月、低于22年6月,但是今年2月的PMI水平是最高的,其中制造业PMI是12年4月以来的新高,这意味着经济仍处于高速复苏阶段。
新出口订单指数同样创下十年新高。20年4月的制造业PMI不升反降,主要是因为海外遭受疫情冲击,导致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6.4跌落至33.5。对比今年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6.1回升至52.4,这是该指数自21年4月之后首次重返50以上,更是201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考虑到近期美国经济韧性结构性好于预期,今年国内出口好于预期的概率也在上升。

图片

事实二,今年以来的复苏结构总体均衡,2月生产强于需求,制造业阶段性被动补库存。

考察制造业PMI的结构,生产端,生产指数从49.8大幅回升至56.7,是12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回升幅度更高于疫后复苏的第1个月,显示节后劳动力返工的速度相当快。需求端,新订单指数从50.9回升至54.1,是2017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回升幅度相对生产指数稍低。疫后复苏第1个月的PMI结构性特征是需求恢复明显快于生产,第2个月则是生产恢复反超需求,主要是疫情冲击和春节较早造成了供需的阶段性错位。统筹1-2月,生产和需求的复苏总体均衡,生产稍强于需求。

从库存和价格来看,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7.2上升至50.6,MA12从47.90上升至48.18,生产强于需求导致库存有所回补;出厂价格指数从48.7上升至51.2,MA12则从48.88下降至48.63,显示工业产成品价格的环比上涨、同比下跌,一方面对应了当前需求复苏,另一方面是去年俄乌冲突推升油价留下了同比的高基数。综合考量,虽然1-2月的量价数据可能对应库存周期的被动补库存阶段,如果排除基数干扰,当前库存周期仍处于从主动去库存(衰退)向主动补库存(复苏)过渡的阶段。

事实三,产成品价格涨幅高于原材料价格,制造业利润结构继续向下游倾斜。

出厂价格指数从48.7上升至51.2,MA12从48.88下降至48.63;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从52.2上升至54.4,MA12从53.49下降至53.03。同比维度的原材料价格相比于产成品价格的优势进一步收窄,指向制造业利润结构自21年4季度以来继续向下游倾斜。

行业层面,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7个,其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两个指数均升至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耗能行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4.5、53.6、51.6和51.3,高于上月3.8、1.1、3.0和0.4,均位于扩张区间,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服务业方面,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8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相关行业市场活跃度较高。
二、PMI带来的三个猜想

猜想一,经济仍然处于一轮复苏的初始阶段,复苏潜力还将继续释放。

三大行业供需两端高斜率恢复、制造业周期处于从主动去库存向主动补库存的过渡阶段、制造业利润结构继续向下游倾斜且下游占比处于历史偏高水平,这些特征都指向宏观经济仍然处于一轮复苏的初始阶段,往后看经济仍然有进一步复苏的潜力,全年GDP增长5%左右应该是一个底线。

猜想二,复苏斜率最高的阶段临近尾声,下一阶段政策取向的影响力上升。

从复苏的节奏来看,疫后复苏的前3个月一般是斜率最高的阶段,本轮高速复苏目前持续了2个月多一点。因此,下一阶段复苏潜力的释放程度,可能会越来越多受到宏观政策取向的影响。如果要全年GDP增速达到5.5%以上,可能需要积极政策的持续呵护,或者外需的明显超预期。

政策取向也将影响复苏的节奏和结构。如果政策在房地产、货币、财政等方向继续保持积极取向,经济复苏可能保持较高的斜率,自上而下的复苏逻辑占据主导地位,特征是制造业周期更早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同时上游行业的利润相对优势重新提升。

如果政策基调向中性方向调整,经济复苏的斜率将有所放缓,更多依靠防疫调整后的自发恢复,自下而上的复苏逻辑占据主导地位,即居民部门的微观活动先恢复,传导至企业部门的中观生产和资本开支逐渐恢复,同时向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反馈,继而带动居民消费力恢复、地方财力改善,最后表现为宏观经济的温和复苏。就如我们在第三篇内需复苏系列报告中预期的,“消费复苏的第二阶段从2季度开始,由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恢复和主动下降的消费倾向重新提升主导,恢复斜率有所放缓,结构上普通可选和改善型必选商品消费占优,同时服务对商品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

猜想三,政策将继续处于观察期,下一个窗口可能不在两会,而在3月中旬两会之后到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之间。

考虑到PMI显示开年以来的经济复苏状态不错,政策可能继续处于观察期,目前以用好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部署的现有政策为主。两会之后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上任、机构改革方案出炉,4月底政治局会议讨论开年经济工作、1季度经济数据揭晓,这一时间段将是观察后续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期。


风险提示:

疫情形势变化超预期;政策力度低于预期。


©免责声明和风险提示:本文系用户自行发布以及转载,不代表赛雷头条任何观点,如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均不构成赛雷头条任何的投资建议及意见、立场,请您根据自身评估做出理性决策。赛雷头条仅提供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如文章侵犯到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知赛雷头条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