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央行超预期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10bp和1年期MLF利率15bp,当时市场普遍解读为央行向市场传达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资金面宽松格局有望延续。但出人意料的是,央行超预期降息后,资金面不仅没有进一步宽松,反而逐步趋紧。8月底跨月资金面甚至颇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跨月结束后的9月上旬资金面也并未如此前月初一般快速缓和,9月上旬资金利率的中枢水平较8月降息前明显上移,这也带动了短端利率快速反弹。为何降息后资金面不松反紧?未来资金面将如何变化?本文将试图为这两个问题寻找答案。
降息后为何资金面不松反紧?供给缩量、需求上升引发供需失衡。从资金供给的角度看,8月中旬以来,除8月15日公开市场降息当周央行进行了758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外,8月21日至9月10日的三周时间,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为-300亿元,也就意味着央行为应对跨月资金缺口而投放的流动性在9月上旬已经被全部回笼。央行出于控制金融市场过度加杠杆行为和维稳汇率的动机,适度收紧公开市场流动性供给,是导致降息后资金面超预期收紧的原因之一。
从资金需求的角度看,8月信贷和社融数据较7月大幅反弹且好于去年同期,显示出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有所强化。由于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进行流动性投放,会通过派生存款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式,消耗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因此信贷投放明显放量无疑会使得银行体系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上升,从而导致资金面的被动收紧。从票据利率走势来看,这一趋势大概率在9月上旬得到了延续,8月下旬至9月上旬资金面持续偏紧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汇率波动对流动性的掣肘仍需警惕。近期随着汇率再次贬值并一度突破7.35,汇率贬值对流动性的影响也有所显现。汇率贬值压力较大的阶段,一方面会使得央行考虑汇率稳定,在货币政策宽松和公开市场投放的决策上有所掣肘,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央行会在贬值压力较大的阶段直接对汇率进行干预,而干预操作本身也会使得流动性被动收紧。因此虽然短期而言汇率有企稳迹象,但仍需警惕汇率波动对流动性和资金面的影响。 02 吉灵浩 SAC:S0360623070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