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3年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 年期以上LPR为4.3%。自2022年8月下调后,LPR利率已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
在商业银行净息差位于较低水平的条件下,后续LPR报价恐难单独调降
在本月MLF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后,市场参与者对于LPR报价调降的预期较低。LPR维持不变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根据上市银行的Q1数据,其净息差在23年Q1进一步下降至1.8%以下的水平,商业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的能力受自身负债成本的影响开始显现。我们认为在当前条件下,LPR的调降需通过央行调降MLF实现。所以,类似2021年12月1年期LPR单独调降以及2022年5月5年期LPR单独调降的操作或将不再出现。这意味着未来只有当MLF利率调降后,LPR报价才会跟随调降。
央行近期表述已发生变化,预计政策利率调整概率较低
回顾2022年,政策的主线之一是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以下行幅度最为明显的房贷利率为例,为引导其下行,差异化房贷政策调整(放开商业银行对房贷定价的部分约束)、单独调降5年期LPR(调整房贷利率定价的锚)以及政策利率MLF的下调(广谱性调降利率)分别在不同时点被使用过。从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来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已明显下行。
尽管当前部分市场参与者对于调降政策利率抱有一定预期,一些观点认为下半年海外发达国家的紧缩政策大概率将放缓叠加内需走弱,为央行降息构建了适宜的内外部条件。但我们认为下半年降息落地可能存在以下阻力:1)央行近期口风变化,预示降息的政策诉求边际减弱。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将“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调整为“推动其稳中有降”,预示政策诉求出现弱化,《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加“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要求,则进一步说明政策力度或边际减弱;2)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降息将进一步加剧息差压力。疫情以来,贷款和存款利率的非对称下行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已低于1.8%,经营压力倒逼央行需要平衡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双方利益。5月,监管发文调整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自律上限,旨在放松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预示保持银行合理净息差已成为一项政策考量。
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仍是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操作的关键点
风险提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