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推进央企重组工作回报,同时部署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会议提出,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内容包括对涉及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定向降准给予再贷款支持等。
目前来看,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定向将准”的时机成熟,主要原因在于:严监管下,“加杠杆”不会卷土重来、央行预期管理强化下市场误解小、人民币升值下汇率掣肘消失。同时,目前进行“定向降准”具有良好的宏微观对冲的作用:其一,定向降准能对冲目前环保去产能政策、房地产调控加码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二,定向降准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弥补此前经济微观层面的“国进民退”。
首先,目前“新降准”时机成熟,政策窗口期已到:其一,严监管、总量中性、结构优化下,降准不会导致“加杠杆”卷土重来;其二,央行预期管理强化,降准带来市场偏误的可能性不大;其三,人民币贬值预期逆转、汇率掣肘消失,降准反而可以缓解过快升值,促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定向降准”,完全验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
另外,从宏观层面,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中国出口阶段性高点渐现,2016年初经济复苏动能已经趋弱,再叠加2017年6月以来供给侧改革、环保等进一步去产能,供给端出现了明显的收缩,不排除目前供给已经从“过剩”转向“短缺”的可能性。同时,我们观察到,最近一周各个省份开始了新一轮以“限售”为核心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来房地产投资面临超预期下滑,经济面临较大下滑压力。
从微观层面,2016年以来由于中小游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以及居民的日常消费并未出现明显回升的情况下,价格并不能进一步向下传导,“国进民退”、国企对民企挤出问题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定向降准”将能良好地对冲宏观经济下滑、微观“国进民退”的风险,具有良好的政策窗口期。
相关推荐
最近文章